文化

周一, 07 3月 2011 18:06

历史岂能娱乐化? 武昌起义不能诋毁

给本文评个分吧
(0 票)

2010年9月3日的《北京晚报》“五色土”每日连载(45版)上,有这样一段文字:“武昌起义跟孙中山、黄兴没啥关系,跟同盟会更没关系。造反的主要骨干都是‘共进会’和‘文学社’的,会员和社员几乎都是黑社会。”2010年9月1日,《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转载该书的编者按中就说:“作者对历史的基本总结是八个字——搞、牛、雷、衰、邪、装、囧、扯。”“该书不是历史书籍,你可以视其为娱乐书籍或文学读物。请读者不要当真。”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理应大力弘扬革命前辈为国为民的奋斗精神和献身精神,但是,由《北京晚报》连续转载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个都不正经》一书,却有如上歪曲、攻击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内容。作为辛亥革命志士的后裔,我们感到非常气愤。

事实上,孙中山和黄兴是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文学社”和“共进会”为辛亥革命的革命团体,是武昌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其成员都是爱国爱民的热血青年。

文学社于1911年1月30日正式成立。以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为纲领。蒋翊武任文学社长;詹大悲任文书部长,两人均为民主革命烈士。他们以《大江报》为宣传阵地,在新军中大力发展社员,商学两界亦有人参加,拥有社员四五千人。

共进会为中国同盟会的外围组织,1907年秋成立于日本东京。以同盟会的纲领为纲领,但将“平均地权”改为“平均人权”。推举刘公为湖北大都督,孙武由东京回到湖北,1909年与焦达峰在汉口设立共进会。1910年冬,将武汉许多小团体如德育会、忠汉团、自治社等并入共进会,吸收会员二千多人并成立共进会鄂部总会,成为与文学社并驾齐驱的主要革命团体。

1911年9月24日,文学社与共进会在武昌召开由双方负责人和新军代表六十多人参加的联席会议,会上组建了起义的领导机构——起义总指挥部,推举文学社负责人蒋翊武为总指挥,共进会负责人孙武为参谋长,于1911年10月共同组织、策划了武昌起义,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成功后,清政府派北洋军南下攻击武汉江北汉口(即夏口)和汉阳,革命军为保卫胜利成果,奋力反击。黄兴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亲赴前线指挥保卫汉阳、反攻汉口的战斗,领导了英勇悲壮的阳夏保卫战。与清军激战相持一月余,备极艰辛,功绩卓著。

我们是辛亥革命志士的后裔,我们的先辈都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参加者、组织者和牺牲者。他们那一代人为了实现国家独立、民主与富强的伟大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斗,流血牺牲,开创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新纪元,创立了不朽的丰碑。可《北京晚报》载文却将几千位革命先驱打为“黑社会”,我们非常气愤!历史是先辈们用血写出来的,岂容践踏!况且辛亥革命是已经定论的,怎么可以如此污蔑!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为了国家的进步、富强,英勇奋斗,功不可没。但是,近年来,也产生了一些否定历史的风气,将严肃的政治、历史都娱乐化,“戏说”,“扯淡”或“据说”,胡编滥造,这将造成年青一代的认识混乱。

我们衷心希望有关部门大力做好对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等的宣传报道工作,以革命先驱的事迹来鼓舞公众、教育青年。(徐祖哲 张义忠 张灵毓)

其他信息